交友對于每個人來說并不陌生,這也是我們為人處事必不可少的,在中國是如此,但在外國就可能不一樣了。對于美國的留學黨來說,交友這件事變得越來越不易,下面
上海國際學校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美國留學為何交友難度大幅提升。
在童年的記憶里,交友似乎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一顆糖就可以換來相互拉勾約定永遠不分開的誓言。所以,當父母把我們同時塞到一個封閉的教室里時,友誼就這樣開花結果。在長達數年的學業生活中,除了學習,我們時常能夠結識到幾個志同道合的好友。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交友從某種程度很像升級打怪,越是親密程度越高的友誼,你越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心血,不但要找到符合你屬性的目標,更要熟悉對方的習性,帶好裝備,然后一點一點拉近彼此的距離。曾經的我,靠著一張厚臉皮,在為數二十人的小班里成功的打動了我的摯友,然而當我步入大學生活之后,我發現打怪,哦不,交友的難度突然大幅度提升。似乎在一度強調"social"的美國校園里,這是一個很不幸的巧合。其實則不然,摒棄了高中集中營式的團體生活,美國大學更偏向于分散式的個體活動。生活結構上的變化,意味著改變社交的模式和需求。
社交模式的改變:團體概念的消失
我回國的時候,長輩們常以"你們班級"開頭提問,而我往往很無奈的向他們解釋根本沒有班級。對于留美生來說,"class"已經不再是一個團體的代名詞,而只是一個單純用來上課的空間。在高中時期,大部分人都會向著一個類似的目標前進,即考大學。哪怕在國際高中部,就算是即將留學于不同的國家,其申請的流程無非***小異。可以說,高中較為單一的學習目標,造就了我們人際交往上的大量重疊。同一個補習班,同一個SAT考點,甚至同一個留學中介,這些交集上的重復往往是社交的一步。
不過這些重復在美國大學中逐漸減少,其原因在于學生更精確化的學習目標與學校更多樣化的學習資源。相比起高中時懵懵懂懂隨大流的齊頭并進,在選課或者專業上,我們已經具備了更多為個人發展所考慮的能力與自由。無論是基于目前愛好還是未來職業的考量,個人目標上的不同都減少了人際軌道上的重疊。就好像學醫的日日掙扎在化學分子式中,而商學院的迷失在各類市場和數據之中,雙方好似處于平行空間一樣,很少相遇。盡管這意味著,交友數量的下降,精確化的個人目標也意味著我們能結交到更加適合自己的群體,得到更高質量的交流經驗。
然而就算是有著類似的目標方向,學校多元化的學習資源,即自由的選課時間,不同的授課教授,通識課與專業課的結合,讓每個人的學習路徑都大不相同。例如在我的猶太宗教課上,我作為唯一一名不是猶太人的學生,在課余時間里除了偶爾參加禱告儀式以外,很少與那些同學有再多的交集。換句話說,哪怕在重復的交集下,交友也需要契機。畢竟,在不同的時間、地點相識遇見友情的可能性,很大程度上簡直要與遇到真愛的幾率媲美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我們社交的范圍變廣了,能夠接觸到分別來自不同領域的群體。
社交需求的改變:因人而異的朋友圈結構
接觸到不同群體的過程,對于我而言,就像透過書本,閱讀其中人物的感受一樣。對于他們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我時而羨慕時而尷尬,有時贊許有時排斥,雖然不能融入其中,卻能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收獲樂趣與經驗。還記得一次被室友拉到人群中狂歡,盡管當時對自己機械的舞蹈動作哭笑不得,卻深刻領略到了美國文化的熱情與奔放。雖說很可能以后不再會和這類群體交集,但每每交流起那次經歷時,得意的就好像經歷了別人的一天一樣。這就是分散式的朋友圈結構,在這類朋友中,你們并非時常交集,但往往都有幾次較為難忘的共同回憶。曾經在旅行途中,有位叫Rose的女孩告訴我她的人生哲學:每天做一件你不敢做的事情,你就會成為完全不同的自己。誰會想到僅有一面之緣的同行,可能會不經意間改變你的生活。
除了朋友數量上的追求,質量與穩定性也是朋友圈中重要的一環。而這類社交需求,在美國大學生活中是難滿足的。原因不外乎兩種,時間上的倉促和更個人化的擇友條件。美國大學的生活是忙碌的,我們奔波在教學樓之間,穿梭于各類社團之中,空閑時也會急忙趕往圖書館或是打工兼職,余下培養友誼的時間比起從前實在是少之又少。由于課時不同,和好友吃頓飯也要爭分奪秒,常常在狼吞虎咽后急匆匆跑向教學樓,如果碰上Final基本是閉關不出,甚至有時一個星期不見人影。這種友誼的形式似乎與從前我們推崇的形影不離有所出入,但也是我認為比較不錯的距離,在獨立完成個人要求的同時,又能抽出一定時間相伴左右。
這就又要說到個人的擇友條件。沒有完美的朋友,只有合適的。初入大學的我們比起高中已經成熟了許多,對于友誼的質量也有著一定的要求,無論是心理上的支持,還是一起奮斗的共勉,在茫茫人海中,我們總能遇到一位能夠令人相處時舒服,離別時想念的摯友。哪怕是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國籍,不同的性格,只要明確自己的社交需求,就能以積極的心態去適應大學人際關系的波動初期。
溫馨提示:國際化學校,想了解更多學校信息,歡迎點擊【預約看校】咨詢!或電話咨詢:400-9609-559
免責聲明: 1. 為方便家長更好的閱讀和理解,該頁面關于學校信息描述可能采用了學校視角,描述中涉及的“我”、“我們”、“我校”等第一人稱指代學校本身。并不代表遠播公司或其觀點;2. 此網頁內容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參考,來源于網絡公開內容,具體以學校官方發布為主;3. 若素材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我們:278726648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