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留學逐漸成為一種普遍的擇校方式的同時,許多問題也伴隨而來,出到國外,我們應該注意些什么呢?下面國際學校網就和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出國留學需要注意些什么。
多元積累學期成績
在留學生群體中有相當一部分人,他們的學習成績一直出類拔萃。出國后,面對陌生的教育環境,很多留學生感到不適應,成績不理想,挫傷學習積極性。
曾在美國留學的歸國人員楊欣認為,留學生初到美國成績落差大的主要原因是不適應美國的教育模式。中國教育模式比較重視期中期末考試的結果,學生只要在學期末把老師劃定的考試范圍弄懂、背熟就可以通過考試。而美國的教育模式非常重視學生作業完成情況、課堂討論的表現、演講時的表現等。即使是考試,老師也愿意分成幾份,期末的后一次考試,可能只占總成績的20%。“就好像換了游戲規則,不跟著新規則走,后肯定要出局”,楊欣說。
同樣有美國留學經歷的余璐提醒新留學生們,美國的教育體制非常靈活,本科生有非常多五花八門的得分手段。有一次,余璐演講課的老師請了一個有名的記者來做講座,下課的時候說歡迎同學們去聽。入場的時候有人讓大家簽到,余璐沒多想就簽了。結果在上課的時候,老師說給簽到的同學每人5分Bonus(獎勵分)。
余璐的校友劉暉建議新留學生一定準備好老師布置的課堂演講,“我一個學期的期末考試成績不高,但是老師還是給我A,看了成績明細才發現,原來我的兩次課堂演講都拿了A+,把平均分提上去了。”
勤溝通,善求助
“初到外國應該多與他人溝通,遇到困難要及時找他人幫忙,這能剩下不少功夫。”澳洲海歸李潁南認為新留學生初到異國的種種困難和不適應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消退,前提條件是他們能逐漸對異國的人、事、物、制度、風俗、語言文化從不熟悉到熟悉,從排斥到接納。他認為捷徑就是多與人溝通,遇到苦難學會求助。
李潁南剛到澳洲時選修了一門軟件設計課。由于班上很多同學都來自當地,高中時已經掌握了課上使用的幾款設計軟件,老師跳過對軟件使用的介紹,直接布置作業。兩三個星期之后,李潁南覺得很吃力,于是決定退課。當他解釋退課原因后,老師當即告訴他幫他把軟件課補上,后李潁南順利通過那門課程。
留學荷蘭的學生鄭明認為“有事兒沒事兒找老師聊聊,不管怎樣混個臉兒熟”。在荷蘭大學,盡管太過“密切”的師生交往別嚴格禁止,但這并不意味著老師與學生在課下要“形同陌路”。很多荷蘭老師總是抱怨中國學生盡管很努力,但卻總是很難了解他們的真正想法。大多數中國學生總是一種上課認真聽,下課回家學的狀態。但積極向老師提出問題和闡述自己的觀點也很重要。簡單的辦法就是利用電子郵件。往往幾封郵件,就會拉近老師與你的距離。
劉暉剛到美國一年沒有獎學金,生活費拮據。他把困難告訴國際學生辦公室的老師,很快,對方告訴他學校有一名教授需要一名懂中文的助手幫他做文獻翻譯工作,問他是否愿意去,劉暉馬上接下了這份工作。他堅持用六個月的時間完成全程的翻譯工作,并賺到了六個月的伙食費。
學會保護自己
多名海歸在采訪中表示,在外國消費時很少使用現金,多數刷卡為主,這和中國很不同。鄭明說,“對于留學生來講,有了銀行卡既避免了攜帶現金所帶來的風險,也讓很多網上付費變成了可能。一般所在學校都有固定的合作銀行,留學生可以開通沒有月費的學生賬戶。”
2012年5月和6月,分別在美國和加拿大發生了一起中國留學生被殺事件。法國留學生付世凱認為,此類極端事件雖有發生,但幾率比較小,而搶劫、偷竊、詐騙等刑事犯罪是海外留學生要面臨的主要的安全隱患。
海歸董玥留學期間經常去歐洲其它國家旅行。她說,“想象中歐洲很文藝很美好,但其實治安并不是特別好。我在法國旅游時錢包就被偷了,當時護照和錢放在一起。丟錢是小,丟護照補辦起來很麻煩。大家千萬不能掉以輕心,一定把財物和證件分開放,除了旅行必備的相機,其它貴重物品好別帶。畢竟人身、財產都安全才能才能好玩!”
巧妙應對經濟壓力,學會開源節流
由于匯率問題,很多初到海外留學的學生無法適應“高物價”,此外,琳瑯滿目的奢侈品也使學子們立感囊中羞澀,兼職成為很多留學生關注的問題。據《朝日新聞》一則報道稱,75%的中國自費留學生定期打工。
劉睿表示,打工雖然顯示著留學生積極的生活態度,但是一定要有節制,合理安排打工時間。“有的同學為了打工,每天都很疲憊,長期下來,影響了學習成績,有的干脆放棄學業,背離了留學的初衷。”
此外,很多初到國外的留學生由于不熟悉當地求職流程,被用人單位欺騙的現象很普遍。“一定要守法,在簽證允許的范圍內打工。這樣,權益受到損害時,法律才能夠保護你。”劉睿說。
據悉,各國針對留學生兼職都有自己的一套法規,英國要求打工留學生大于16歲且每周不能超過20小時;加拿大要求留學生兼職只能在學校范圍之內進行;美國則要求留學生或在校園內兼職,或者兼職和學業相關;法國則在一年不許打工。
要開源,也要節流。余璐介紹,美國有很多知名的專門介紹打折信息的網站,比如dealsea,還有很多刷卡返現的網站,比如fatwallet。“學會使用這些網站,可以省下不少錢。但是女生們千萬要節制,千萬不要貪便宜屯很多用不著的東西!”
海歸李洋提醒留學生,在美國買家具、家電、買車都可以在跳蚤市場的網站上尋找,比如craigslist。“如果你不介意用二手貨,這類網站絕對是好選擇,店里幾百塊的沙發,有時候10美元就能買下來!”
積極融入社交圈
“到了國外,朋友很重要。因為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你找不到父母、老師、同學,這時朋友的作用就發揮出來了。比如我同學銀行卡出問題了,她賬上少了好幾百鎊。如果在國內,大家肯定要找父母了,但是在國外就得靠自己。那天她去銀行是我陪她去的,當她把錢找回來之后,她就說:‘今天要是沒有你陪我來,我都不知道自己該怎么辦了。’其實朋友很多時候就是你的動力,遇到困難的時候有朋友陪著就會添一份安全感吧。”英國畢業的肖璐璐說,這是在英國生活一年,她體會深的一點。
鄭明說,中國留學生總被是被別國學生誤認為不愛交際,總是聚集在自己人的小圈子。而同時許多中國留學生也總是感嘆找不到與外國人交流的機會。在荷蘭的所有大學都有類似于國際學生聯合會的組織,這些組織一般都會定期組織各種很有特色活動,如自行車騎行、博物館參觀以及雞尾酒會等等。這些活動不僅能夠豐富留學生的生活、提高語言交流水平和結實新的外國朋友,同時也有助于加深對荷蘭本地文化的了解與認識。
“也許大家都會說,天天和中國朋友在一起,根本不能鍛煉英語能力,但是當你遇到困難時,還是這些同國同鄉的朋友講義氣了。”肖璐璐說。
制定職業規劃,為就業鋪路
進了大學的門,留學生就不該僅僅把自己當成學生看待了,四年時間很短,要提高為自己鋪路。李洋回憶,“我到美國的二天就去華人教會組織的迎新活動,有個做到CEO的前輩一次告訴了我linkedin是什么,一次有人提醒我在大一的時候去看看招工的單位對應聘者有什么要求,一次有人告訴我你需要制定職業規劃了!”
在很多中國人眼中,美國是一片生活簡單而富足的樂土,但事實證明,隨著經濟危機的爆發,近幾年外國人在美國求職越來越難。由于政策限制、名額限制、語言障礙和文化差異等原因,外國學生想在畢業后在美國就業并不容易。
劉暉在幫助教授做翻譯期間,發現很多教授手里都有做不完的工作。立志要入大學當教授的他主動找到系里與自己研究方向相近的老師,要求無償幫他做點零活。“起初只是給我錄數據什么的,慢慢的就讓我幫忙分析數據,參與討論了。二年我就順利拿到獎學金了。”
趙夏林從小喜歡攝影,成為一名職業攝影師是他的理想。“攝影師是個專業性很強的職業,只有理論知識,沒有實踐經驗是很難找到工作的。我入學一學期就在我們學校的校報社做簡直攝影記者。校報影響力雖然小,但也是塊敲門裝,大學四年,我從校報晉級到地方報紙,在晉級到電視臺,畢業后去了紐約的報紙工作。有這些工作經歷,回國后我也很快找到了非常理想的工作。”
溫馨提示:國際化學校,想了解更多學校信息,歡迎點擊【預約看校】咨詢!或電話咨詢:400-9609-559
免責聲明: 1. 為方便家長更好的閱讀和理解,該頁面關于學校信息描述可能采用了學校視角,描述中涉及的“我”、“我們”、“我校”等第一人稱指代學校本身。并不代表遠播公司或其觀點;2. 此網頁內容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參考,來源于網絡公開內容,具體以學校官方發布為主;3. 若素材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我們:278726648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