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學校與美國高中該如何選擇? 從2010年以來,國際學校遍地開花,我們不難發現更多的家庭選擇小學或初中就讀國際學校,之后轉戰美國高中。
上海國際學校網介紹言外之意,國際學校成了美高的跳板。這就是國際學校和美高的結合。當然也有相當量級的家庭向我詢問:國際學校高中和美國高中存在哪些不同,如何選擇? 這就是國際學校和美高之間的競爭。
有家長認為,讀美高,沉浸在美國學生中,全天24小時英文,因此語言能力提高比國際學校更快。也有家長認為美高接軌美國大學更加成熟,因此優先考慮美高。
以上觀察有一定道理,但是這些思考過于表面。浸泡在美國同學圈子,對口語提高相當有幫助,但就閱讀和寫作的提高,并無實質性優勢。美高接軌大學更加成熟,但本質上是因為學生提前熟悉了美國生活罷了,并不能歸功于學校體系。
了解自己,先從了解他人開始
那么美高和國際學校之間的區別何在?根據過去多年在美國高中和國際學校一線的從業經驗,我想來淺談一下兩者之間的一個根本差異。
當你開始在另外一個國家生活,你才真正開始了解自己的母國。對于一位15歲的青少年而言,當他離開父母、離開熟悉的環境到新的環境去生活,他的大收獲將是真正開始認識原來的自己。
異國他鄉的陌生是一種無法復制的資源,壓力和新鮮感并存。在日常生活中,這種陌生會讓你處處不舒服。
在生活習慣上,中國人喜歡喝熱水,但是生活在美國,你不得不開始適應沒有熱開水的日子;在人與人交流上,美國人的交流方式直來直往,中國文化倡導的大事化小、能忍則忍的方式不再合適,中國學生不得不學會直接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再深一層,那就是價值觀的碰撞。
眾所周知,人總是在逆勢中才會成長得更茁壯。不能打敗你的,就會使你變得更加強壯。學會新的一種生活方式、新的思維模式、新的語言,并非要去取代原有的,而是彌補和加強。當我們面對同樣一個問題的時候,就會多一種解決方案。
打個比方:曾經是小留學生的我,在美國生活了十幾年之后,依舊喜歡中國美食,但我對它已經沒有依賴,因為我同樣接受墨西哥、意大利、希臘菜。出生在中國南方的我,依舊喜歡家鄉的米飯,但也喜歡以北方的饅頭當主食。飲食僅僅是表象,其背后是一種接納和轉換新事物的能力。
做美國人+做中國人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歷史上唯一的華人校長田長霖,曾鼓勵華人在美國做美國人,在中國做中國人——做兩棲動物是何等高的境界!國際學校完全可以培養出具有雙語能力的人才,但是幾乎不可能培養出雙文化人才,因為文化是需要體驗和領悟。
相比較國際學校,美國高中提供了一次在極大反差和嚴重碰撞中認識自己并超越自己的機會。這種機會也就是兩種教育之間的根本的區別。
正所謂風險越大,回報越大,但損失也越大。逆勢雖然促進成長,但同時也是一大風險。中國學生的扎堆現象,無非是在面對陌生,面對種種不舒服,為了自保而形成的一股力量。
小留學生所經歷的迷失、孤獨、失落、抑郁等等情緒,無非是面對陌生而表現出來的不適癥狀。成功克服了,美高的經歷能夠使一個人脫胎換骨;失敗了,美高經歷將擊倒一個未準備好的青少年。
如果你來自公立學校,國際學校和美國高中之間存在更多的是共性。如果你已經在國際學校完成了小學和初中階段教育,個人偏見,美高會給你帶來更大的收獲。
說到底,選擇美高和國際學校無非就是在風險和回報之間找到平衡。因此,還是那句老話:合適自己的才是好的。
溫馨提示:國際化學校,想了解更多學校信息,歡迎點擊【預約看?!?/a>咨詢!或電話咨詢:400-9609-559
免責聲明: 1. 為方便家長更好的閱讀和理解,該頁面關于學校信息描述可能采用了學校視角,描述中涉及的“我”、“我們”、“我?!钡鹊谝蝗朔Q指代學校本身。并不代表遠播公司或其觀點;2. 此網頁內容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參考,來源于網絡公開內容,具體以學校官方發布為主;3. 若素材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我們:2787266480@qq.com。